日本近代发动的战争
Chen Hao posted on 15 Dec 2019征韩论
“征韩论”自日本古代神功皇后征韩的传说以来,即为日本的一种政治主张。江户幕府时期国学进一步将其发展,幕末尊王派如水户派与吉田松阴等都提出这一主张。作为松阴的学生,木户孝允亦在1868年12月向朝臣岩仓具视提出这一观点。随后日本内战戊辰战争爆发,征韩论暂时搁置。战后明治维新开始,武士阶级统治被废除造成国内社会危机,征韩论被以西乡隆盛为首的士族守旧派再次提出。1873年,出访欧美岩仓使节团归国,认为日本远落后于世界,征韩为时尚早,并发动“征韩论政变”驱逐中央政府的征韩派,继续推动维新。随即造成大规模的旧武士暴动“佐贺之乱”(1874)与西南战争(1877)。然归国派并未否定征韩论,以牡丹社事件入侵台湾安抚旧士族,并在1875年利用云扬号事件与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西南战争后,大久保利通于1878年遇刺标志日本激进的维新运动开始冷却;征韩派的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发动的自由民权运动亦有发展。征韩论因此再度热议,逐渐成为当时日本东亚政策的重要内容。
甲申政变 (1884)
19世纪中后期,世界资本主义大潮冲击东亚。中国开始洋务运动,而日本出现明治维新,但朝鲜依然闭关锁国。朝鲜的一些青年人(金玉均等)受日本明治维新影响,打算借助日本力量进行政变,推翻朝鲜守旧势力,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使朝鲜独立,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
1863年底,朝鲜哲宗逝世,神贞王后立宗室兴宣君李昰应之子李命福即位,改名李熙,是为高宗。当时高宗还年幼,奉生父李昰应为兴宣大院君(华人称之为“云岘君”),摄政。1873年,大院君下台,闵妃(即明成皇后)掌政。清光绪元年(1875年),有艘日本军舰“云扬号”,停泊在朝鲜江华岛沿海附近号称进行海域测量,却在傍晚以补充淡水为由,未经向朝鲜政府申请,也未提前通知朝鲜守军,企图靠岸上陆。江华岛炮台守军发炮攻击。日舰“云扬号”全力反击,摧毁江华岛炮台并攻陷永宗城。(此事件又称为朝鲜的黑船事件)。1876年2月26日,日本与朝鲜在江华岛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又称《丙子修好条约》、《日朝修好条约》),朝鲜给与日本贸易特权并互相承认为自主独立的国家。此条约在朝鲜造成保守党与维新派的斗争。保守党想维持“事大交小”传统的外交方式,维新派想因此脱离与中国的册封关系,与欧美结交来发展朝鲜。但中国仍控制着朝鲜朝廷保守的官员与贵族。
清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新旧党之争。朝鲜自江华岛事件后,国内维新派组开化党,是为新党;旧党则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因王妃闵氏一族与李昰应不睦,李昰应遂唆使兵变,焚日本使馆,杀日本中尉堀本礼造。日本因而出兵朝鲜,清廷亦派兵朝鲜。敉平叛乱后,中国与日本皆驻军汉城。清朝将领吴长庆与袁世凯将昰应逮捕,囚禁于中国保定,1885年获释。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正酣,
中法越南战争,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即清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间),是清朝为了保护属国安南(越南)而与法国发生的战争。战事除在越南境内展开外,法国尚派遣部队攻打云南边界,并由法国海军上将孤拔统率远东舰队,击败清朝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两舰队,取得台湾海峡制海权,并先后占领台湾基隆和澎湖两处。但后期勉强在台湾形成僵局,且有冯子才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并成功夺回谅山,导致茹费里政权垮台。以此为契机,两国重启和谈,结果订定《中法新约》,清廷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两国重开贸易。受此战的影响,清廷推动了台湾建省,以刘铭传为巡抚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中法战争中,清朝将驻扎在朝鲜的军队撤走一部分与法国作战,削弱了对朝鲜的控制。
日本密令其驻朝鲜公使竹添进一郎策划朝鲜维新派开化党人发动政变。竹添进一郎对金玉均、洪英植等开化党首鼓动“中法开战,中国将亡,贵国有志于改革之士,不可失此机……”,还主动帮开化党制定政变计划。12月4日洪英植等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在王宫放火,引日军入宫。在朝鲜大臣奔向清军军营,“匍匐辕门,抚告哀衷”请求援助下,袁世凯率领二千名清军进入汉城,击败日军后攻入王宫,救出朝鲜高宗。高宗获救后,立即下令将擒获的洪英植等七人处死,并追捕朴永孝等人。
事件过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日两国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于天津签订《中日天津条约》,中日两国均自朝鲜撤兵,并约定:“将来朝鲜如有事,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行文知会;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脱亚论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于1885年提出「脱亚论」:
文明犹如麻疹之流行,……我辈断乎不具(治愈)其术。有害无益之流行病尚且不可阻挡其势,何况利害相伴且常以利为主之文明乎!。。。依吾之见,以西方文明猛击东方之势,此两国(大清帝国与朝鲜国)诚不能存活矣
甲午战争 (1894)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水师数艘军舰完工,便假借保养之名,到日本长崎军港涂油。当时日本完全没有和“定远”、“镇远”同级的铁甲舰,清军上岸后,又发生了清军与当地警察械斗的“长崎事件”。此事件造成日本反中情绪,也使日本加紧建设海军,包含雇用法国海军工程师白劳易设计针对“定远”、“镇远”大型铁甲舰的舰艇。
1887年,日本参谋部制定《征讨清国策》,计划武力攻占北京和长江中下游,将山东半岛到台湾的沿海地区及岛屿划归日本版图,肢解中国其他地方为几个小国,附属于日本,提出“以五年为期作为准备,抓住时机,准备进攻”,对中国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开始的10年扩军计划,建立了一支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近代陆军和海军,陆军常备兵63000人,预备兵23万人,海军排水量72000吨,包括各种军舰31艘,鱼雷艇24艘。1890年和1892年日本举行两次大规模海陆军联合演习,并派遣间谍潜入朝鲜和中国。1890年,日本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在国会施政演说中,称朝鲜、中国东北和台湾是日本的“利益线”,是与日本“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宣称保卫利益线上“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朝鲜东学党党魁崔时亨、全琫准等人,于全罗道聚众号召农民起义,发檄征讨日寇、驱逐权奸,史称东学党起事。朝鲜高宗恐慌,向北京告急。四月,直隶提督叶志超奉令率军驰赴朝鲜,清军登陆驻屯于牙山,并按《中日天津条约》之规定电告日本。东学党乱兵闻中日军队已至,不战而溃。五月,袁世凯以东学党溃散、叛乱已平,要求日本同时从朝鲜撤兵。日政府反要求中日两国留兵,共同改革朝鲜内政,为清廷所拒。7月23日,日军突然冲入王宫,囚禁高宗,命大院君李昰应主国事。而大院君写信要求东学党徒北上与平壤清军汇合一起驱逐日军但被日军发现。北洋大臣李鸿章发觉事态不妙,急调总兵卫汝贵、提督马玉崑率军火速由大东沟登陆,进驻平壤;另调北洋陆军十余营分梯次渡海驰援朝鲜。就此,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称清日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First Sino-Japanese War)。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等地进行的一场战争。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最终大清帝国战败,并于1895年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取得台湾、澎湖及辽东半岛。《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获得了辽东半岛的主权。此事严重威胁到俄国为取得远东不冻港的战略意图,于是联合德国和法国出面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即三国干涉。日本最终与清国签订《辽南条约》归还辽东半岛。1897年12月,一支俄国舰队出现在旅顺港。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借口,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达成租借旅顺港协议,此举解决了沙俄海军需要不冻港的需求,并在当地修筑防御工事,及部署舰队。在1897至1903年间,俄国在东北建造了一条由哈尔滨通过沈阳到旅顺港的东清铁路,是清政府与俄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一部分。虽然,东清铁路由清政府及俄国共同拥有,但铁路管理权全面由俄国掌握,这条使用俄国轨距的铁路由驻东北俄军保护下建造。铁路公司总部设于俄建新城市哈尔滨。1897年以来,东北虽然仍然是清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形同俄国的一个省份。
俄国亦开始扩展至朝鲜半岛。在1898年,俄国已经取得图们江及鸭绿江附近的矿场及森林,此举引致日本的不安。因应俄国威胁,伊藤博文提出与俄国修好,并代表日本政府与俄国谈判,他认为日本并未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去对抗俄国,所以他提议俄国控制东北以换取日本控制北朝鲜。俄国拒绝了伊藤博文,并进一步要求以朝鲜半岛39度设立两国间的中立缓冲区。
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组成联军,日俄两国都有派兵参与八国联军压制义和拳暴乱及解救遭到围困的驻北京的各国领事。其中俄国以保护领事及在华资产为由,以20万大军非法进入满洲。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任俄军总司令,国防部长兼陆军大臣亚历克塞·库罗帕特金为总参谋长,以保护俄国修筑的中东铁路为名,出动18万军队,从瑷珲、满洲里、珲春、三江口、旅顺等地,分六路进入东北。10月1日,俄军攻占省城奉天。从旅顺乘4艘军舰出发北进的俄军亦在当天于山海关登陆,4日占领锦州,切断关内外联系。6日,各路俄军在铁岭会师。至此,东北三省全境落入俄军控制。俄军入侵东北后烧杀抢掠,在通化、海龙一带遭到抵抗。当时,俄国已经常驻了177,000余士兵在东北保护铁路。在义和团运动过后,仍有十万俄军驻守东北。虽然向外保证在危机过后就会撤出,但实际上增强了在东北的部署。到了1903年仍然未有撤军时间表。
日俄战争 (1904)
俄国侵呑满洲的企图,使日、英、德等国意识到自己在中国的利益会受损,均出面干涉要求俄国从东北撤军,美国和法国也表示反对。俄国因慑于列强干涉,于1902年4月,俄清订立《交收东三省条约》。条约中确定俄军将分三个阶段撤兵满洲,以六个月为一阶段。然而,俄国只在第一期履行约定撤兵,于1903年4月第二阶段撤兵期限时违反约定,更于1903年4月18日告知清廷外务部另提《七项撤军新条件》,其中有“列强势力不得进入满洲”、“俄国参与北满行政管理”等变相侵呑满洲的条款,并重新出兵占领沈阳。其后,俄国沙皇设置“亚东大都督”,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远东总督统治满洲。[8]在接到《七项撤军新条件》的第二天,清廷外务部官员将俄国《七项撤军新条件》的内容透露给日本驻华外交官。日本与俄国进行交涉,要求俄军撤退,但遭俄方拒绝。1903年日俄谈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宣布断绝日俄外交关系。1904年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政府亦正式对俄罗斯政府宣战,日俄战争爆发。
俄国在对日本的战斗中接连失败后,国内民众对沙皇管治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再加上经济发展停滞和蔓延在国民间的厌战气氛,群众的不满情绪终于在1905年1月9日的血腥星期日爆发。在不稳定的局势下,日本乘机派遣间谍到俄国国内煽动布尔什维克人进行革命活动,使俄国要继续进行战争变得非常困难。
同时,日本虽然在这次战争中取得大部分战斗的胜利,但由于在这场长达19个月的战争中已经支出17亿円的军费(几乎所有军费都是透过战时国债获得),使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在日本国内总共109万的可动员兵力中,常备兵力便接近20万,使得国内的各种产业严重缺乏生产人手,同时也使经济陷入低迷的状态。所以在讲和的提议被提出后,日方也没有拒绝并同意与俄方开始展开谈判。
透过美国作为中间人协调交渉后,日俄双方于1905年8月10日开始在美国的朴次茅斯附近开始停战谈判,并在9月5日达成和平协议,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本获得关东州(旅顺,大连的租借地)、东清铁路的南部支线(长春到旅顺)和其他附属的煤矿及铁路沿线的土地,并在日俄战争结束5年后的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吞并了韩国。
假想敌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日本和英国从1902年起开始结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周,日本向英国提议,如果它能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的领地,它就会加入战争。[4]在1914年8月7日,英国政府正式请求日本帮忙消灭在中国海域及其周边的来自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突袭者。日本在1914年8月14日给德国下了一份最后通牒,而这份通牒未得到答复;日本之后在1914年8月23日正式对德国宣战。由于维也纳方面拒绝从青岛撤走奥匈帝国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日本也于1914年8月25日对奥匈帝国宣战。日本以三大协约国的盟友的身份从1914年到1918年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通过与德意志帝国海军对抗,在保障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航道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政治上,日本抓住了在中国扩大它的势力范围的机遇,并在战后的地缘政治学中得到了对其大国身份的承认。一站后,日本获得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权益以及赤道以北的德属岛屿殖民地——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及马绍尔群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兴旺繁荣并未持续多久。尽管日本的轻工业已确保了它在世界市场能分一杯羹,然而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很快又回到了债务国状态。战胜得容易,加上1926年昭和衰退期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国内政治的不稳定,这些因素帮忙造成了日本军国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的崛起。
中日战争 (19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2017年将”八年抗战“改称“十四年抗战”,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则历时十四年。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在100天内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同年3月1日,日本帝国参谋本部及关东军在东北地区建立一新政权,定名为“满洲国”。后令大清帝国末代皇帝溥仪登基为满洲国皇帝。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从卢沟桥进攻平津地区,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8月13日,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大规模会战,淞沪会战爆发。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以南京失守告终,日军遂发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造成20万至30万人遇难,其后中国战时首都迁至重庆。1941年12月8日,日本舰队突袭太平洋美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区日军亦四出攻击,美国、英国与日本互相宣战,中国亦正式对日本宣战。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发表《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应将窃取自中国之所有领土(如满洲、台湾及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26日,美、英与中国对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命日本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证实行波茨坦公告规定之条件;9月9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终。
太平洋战争 (1941)
太平洋战争源于1937年开始的中日战争,由于日本为支持对华战争的需求而对外侵略,以及同欧美国家关系恶化,使美国对其实行经济制裁,断绝其战略物资的输入。日本因此决定发动战争,以武力夺取欧美大洋洲各殖民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在未宣战的情况下轰炸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于西太平洋向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和菲律宾进攻。美国由此对日宣战,加入同盟国阵营,而与日本同盟的纳粹德国与意大利亦向美国宣战。在战争初期日军迅速占领太平洋近四分之一的地域,直到中途岛海战战败而丧失主动权,之后又陆续于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等地消耗战力,而盟军重振兵力后展开反攻。1945年,美军已收复大多数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并陆续攻占日本邻近的岛屿,对日本实施大规模轰炸与海空封锁。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于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同时苏联亦宣布废除1941年签署的《苏日中立条约》,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签署投降书,象征太平洋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战后,日本失去自1894年以来所有征服的土地,并受美军的军事管制。太平洋战争也造成了亚洲非殖民化与共产主义的传播,促使许多各地因而兴起独立运动或爆发战争。